020§長路 The Road / 戈馬克.麥卡錫 Cormac McCarthy
麥田出版

  若單看文案,很難實際體會《長路》的文字風格。

  《長路》本質上是篇post-apocalyptic故事(本名詞有多種譯法如「浩劫後」、「大滅絕後」,為科幻小說的一種次類型)。題材是絕望的黑霧,但戈馬克麥卡錫卻以極簡的文字呈現灰濛濛的奇異美感,且沁出不可思議的溫暖。

  事實上,我是衝著對改編自麥卡錫之作品的電影《險路勿近 No Country for Old Men》的愛,才對《長路》產生興趣。再加上後來發現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將本書選為2006年最好看的10本書之榜首,誘因又大大的增加了。

  《長路》和《險路勿近》此兩個中文譯名皆含有「路」字,而且就某種程度而言,這兩篇故可以被視為「公路電影」式的故事。《險路勿近》(此指電影版)滲透著荒涼寂寥之感,黑暗的題材佐以精心設計的黑色幽默以及一環緊扣一環的驚奇懸疑佈局,不僅大獲史蒂芬金的青睞(無論原著小說或電影版皆入選他選出的10大好書/10大佳片榜單),也得到奧斯卡獎等榮譽。而同樣出自麥卡錫之手的《長路》雖如同《險路勿近》散發著荒涼感,但卻是截然不同的純文學風格。

  《長路》的故事其實非常簡單。兩條主要故事線時空跳躍的交替進行,我們逐漸拼湊出故事中的世界經歷了某種毀滅性的災難,殘存的人類開始互相殘食。一對不知名的父子一面躲避邪惡的「食肉者」一面尋覓食物與庇護,踏上漫無終點的長路往南踽踽前行......。單純無比的情節,卻因為麥卡錫不可思議的文字而散發出眩目魔力。

  極簡。

  《長路》幾乎不使用修辭技巧,也捨棄了過於繁複的標點符號。不見任何引號的對話其簡短,片段的字句掙脫了引號後彷彿具有自己的生命,充滿驚人的力量。從書頁中的文字,讀者會發現自己成了遙遠的觀察者;冷靜得不可思議、一切感覺與知覺變得無比敏銳。

  無怪乎,本書的譯筆在網路上引起廣泛的討論。經過翻譯,原文的意含總是會有些許的轉變。畢竟,一位好的譯者不是逐字將原文翻譯,而是要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詮釋。《長路》絕非一本容易翻譯的書,若直譯則中文會顯得破碎而語意斷裂,若潤飾句子則又會折損原文最大的極簡特色。我想,本書譯者毛雅芬小姐無疑的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她對文字有著敏銳細膩的掌握,一字一句都似乎經過細細斟酌。雖然詞藻的華美引起爭議,不過我個人是挺佩服她的文學素養的(話說書中多次出現的「魆黑」一詞我這輩子還是第一次見到,還特地去查了字典。「魆」讀音同「序」,「魆黑」乃漆黑之意)。

  《長路》是本無疑會觸動讀者心靈的獨特作品,但讀完本書的感受卻也很難訴諸文字描述,我還一度打算放棄這篇心得文說。不知道這樣簡陋的感想是否能引發潛在讀者的閱讀欲,不過無論如何,親自翻開《長路》才能體驗最真實的末世天啟路程。

  本書已改編為電影《末路浩劫》,由維果莫天森(Viggo Mortensen,《魔戒》中飾演亞拉岡)主演,預定於今年(2009)上映。這邊一併附上幾張劇照,《長路》故事的灰濛色調由此可見一斑。

 

點此至博客來購買本書《末路浩劫》電影DVD麥卡錫歷年作品

附錄影片:電影《末路浩劫 The Road》預告片

內容簡介:
  「為了你,在這個早晨醒來,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勇敢的事。」
  孩子出生的前幾夜,不知名的災難改變了世界的樣貌。
  舉目所見只有冰冷的雨雪、無盡的黑暗,再不見清朗日光或蔚藍天色。荒蕪嚴寒的末日,道德淪喪,善惡無分,吞噬弱者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人性與尊嚴在此灰色煉獄裡蕩然無存。
  一對父子在文明的廢墟間踽踽獨行,往南方海岸去尋找一線生機。孤獨的漫漫長路上,空氣是灰濛的,地面成灰,滿目瘡痍,眼前不見任何生物的蹤跡,唯有困頓凋零、無數死亡,然而父親仍教導孩子,要記得那個曾經有夢、有故事、有海洋綠樹的世界,要留守心中對於美與善的顧念與堅持......
  
當家園崩毀,人類滅絕,食物匱乏,只剩少數倖存者時,我們能殘害他人生命以求自保嗎?
我們所仰賴的那些美好的價值和道德觀,將是延續性命的阻礙嗎?
  
麥卡錫在構思多年之後,以最精煉的字句織就,寫成《長路》一書,表達他對環境以及對人性的關注,也是獻給全世界的一首優美輓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leslie 的頭像
    blueleslie

    藍色雷斯里的陰暗地下室

    blueles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