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 02 Sun 2008 10:26
乙一《暗黑童話》
- Feb 29 Fri 2008 12:53
天堂地獄大亂鬥—尼爾蓋曼&泰瑞普萊契《好預兆》
- Feb 27 Wed 2008 23:21
石田衣良《不眠的真珠》、三島由紀夫《春雪》
皇冠出版
寫作題材多樣的石田衣良在這本《不眠的真珠》裡呈現出一段深刻的忘年戀情。
雖姐弟戀算是十分老梗的題材,但真正使本書綻放真珠般璀璨卻柔和的光澤者,是作者細膩的將中年女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及她年輕情人拍攝紀錄片的歷程,以宛如樂曲的形式呈現,而到最後昇華轉化為這份愛情的重量。
書中的人物被作者理想化,我們大概很難想像在這個世界上會有此種相處形式的情敵、如此思考的前情人吧。
緊扣著書名裡的「真珠」,《不眠的真珠》將女人分為兩類:一是光芒四射的鑽石女人,另一是光華內斂的真珠女人。男人「很容易了解鑽石的價值,卻很少會分辨真珠的好壞」。
- Feb 25 Mon 2008 13:57
跨界音樂簡介(2008年修訂版)
跨界音樂定義與發展(2008年修訂版)

- Feb 24 Sun 2008 11:54
開學雜記
大學時代的最後一個長假已經結束了。大概是因為被上學期的課程壓得有些疲倦,寒假生活整個就是鬆散、宅化,就連好好寫篇生活小記也提不起勁。訂定的偉大寒假計畫中實際執行者也是少之又少。
新的學期開始了。趁著大量的報告與實習尚未真正開始前,先凌亂的紀錄一下思緒與生活。
- Feb 22 Fri 2008 21:25
奧斯汀傅里曼《死神之眼》、瑪莉海金斯克拉克《貓頭鷹的死亡遊戲》

臉譜出版
之前社課的主題是鑑識科學/法醫學推理小說,原本以為大家對專業的內容不會太有興趣,沒想到社員們不僅興致高昂,還會主動提問。可見科學的理性分析與懸疑謀殺案的結合,確實是極有魅力的一種故事型態,也能激發喜愛者對相關知識的興趣。
醫生出身的奧斯汀傅里曼(1862~1943),不僅開創了「倒敘推理」此一類別,筆下的宋戴克博士更是首位以正統鑑識科學辦案的偵探(甚至影響當時的警方,開始採用科學辦案)。他可以說是當今鑑識科學/法醫學推理小說名家凱絲萊克斯(Kathy Reichs)、傑佛瑞迪佛(Jeffery Deaver)等人的始祖。
當影集《CSI犯罪現場》加入越來越多虛構的高科技儀器、劇情開始越來越薄弱、推理成份越來越淡時,回歸到源頭來閱讀這本《死神之眼》,才讓我們憶起原來鑑識科學最單純的面貌就可以帶來如此的魅力。
- Feb 19 Tue 2008 12:52
麥可康納利《血型拼圖》、安妮普露《斷背山:懷俄明州故事集》

聯經出版
此書是同名電影的原作小說(據說電影版對原著情節的更動甚多,就連結局也不一樣。而且台灣版的劇情簡介還爆雷……)。
器官捐贈與受贈的最基本醫學倫理,就是個人身分資料不可對彼此公開,移植手術後兩方唯一的聯繫僅有透過醫療機構的匿名感謝。但是在這本《血型拼圖》裡,這個規範被打破了,而且還是被身為醫療專業人員的護士。
資深警探麥克凱勒柏因心臟病發而被迫退休,由於血型罕見,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但因為一篇新聞報導,職業是護士的心臟捐贈者之姊姊推測出受贈者就是麥克凱勒柏警探,私下向他求助。麥克凱勒柏因而得知他的心臟捐贈者竟是死於搶劫超商的暴徒槍口下……究竟一位剛動完換心手術的退休警探該如何與冷眼旁觀的洛杉磯警方周旋,揪出黑暗中的冷酷殺手?
- Feb 17 Sun 2008 14:18
西絲兒Sissel的璀璨北國天籟—《Northern Lights》與《Spirit Of The Season》

在跨界天后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於2008最新專輯《真愛傳奇》(Symphony)中翻唱西絲兒的名曲「Where the Lost Ones Go」(莎拉專輯中曲名改為「I Will Be with You」)後,希望國際天后級的西絲兒在台灣始終不高的知名度能提升。也期待台灣版速速發行!
- Feb 16 Sat 2008 12:36
圖像謎團—奧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紅》
麥田出版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的這本揚名國際之經典大作,將《黑色之書》中的多視角書寫方式發揮得更為淋漓盡致。以黑為基調的《黑色之書》及以紅為底色的《我的名字叫紅》,前者架構出虛實難辨的龐雜文字迷宮,後者則以毫芒畫筆繪出精細緻密的圖象謎團。
從純文學的角度來看,《我的名字叫紅》令人目眩神迷的華麗架構、充滿睿智與哲思,魔幻的筆觸呈現出土耳其的靈魂。若由通俗小說的角度切入,此書以懸疑的謀殺案包裝,細膩的描寫令人著迷的土耳其細密畫藝術的世界;又以愛情作為調味,故事性十足。
- Feb 15 Fri 2008 09:20
文字迷宮—奧罕帕慕克《黑色之書》
麥田出版
所有的文字、所有可信的文章,指涉的都不是生命;相反的,書寫本身就只是在指涉一場夢。 —引自本書
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的《黑色之書》可說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紅》多視角式書寫的原點。
奧罕帕慕克是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由這個身分,毫無疑問的我們會將《黑色之書》視為一本純文學鉅作。不過,事實上無論是《黑色之書》抑或是《我的名字叫紅》,都是所謂的「反推理小說」(anti-mystery fiction)。【註:「反推理」並非反對推理,而是指以推理小說型式包裝的一種獨特文體。一般的定義包含三點:(1)事件推理、謀殺的真相已不再完全是小說的重點。真相的背後,反而可能牽引出更多現實世界中,令人困惑難解的謎團。(2)作品中大量出現引用各種令人頭暈目眩的哲學、思想、科學、神學等知識理論,藉以表達作者的創作意圖。(3)內容龐雜、篇幅厚重。】
- Feb 13 Wed 2008 11:12
G4—英國跨界男聲旋風

不同於美聲男伶(Il Divo)每個成員的歌聲都過於「雄壯」而略顯不和諧,G4的歌聲可剛毅可柔和,流行與聲樂曲風皆能搭配。
他們於2005年發行的首張同名專輯《G4》在發行一周內即銷售245000張,銷量大勝當初選秀節目的冠軍得主(G4在「The X Factor」當季總決賽獲亞軍)。之後陸續推出《G4 & Friends》與《Act Three》兩張專輯,至今(2008年)於英國的總銷售量已突破一百五十萬張。引起的旋風,被暱稱為G-force(G力,即物理學的「重力」)。
- Feb 12 Tue 2008 10:51
黑暗探戈—史都華柯恩《十七石天使》
016§十七石天使 The 17 Stone Angles / 史都華.柯恩Stuart Archer Cohen
臉譜即將出版

阿根廷給我的印象,不外乎音樂劇天王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名劇《艾薇塔 Evita》(瑪丹娜主演的電影版片名中譯為《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以及探戈了。史都華柯恩則以截然不同的角度切入,直探沉澱在腐敗之警界最底層的汙穢,將阿根廷的絕美與其隱藏的醜惡高對比的並存。
- Feb 10 Sun 2008 16:44
充滿病態幻覺的《酸臭之屋》
新雨出版
頹廢、混亂、病態的文字風格讀起來令人暈眩,不少故事都帶有令人錯亂的幻覺。也因為如此,實在很難「認真」的針對本書寫出有條理的感想。
〈一次槍擊事件〉的毀滅性暴力、〈歐洲垃圾〉裡糾纏錯亂的情慾、〈玻璃缸〉的恐怖狂想、為愛毀滅的〈亞得里亞海最後的度假勝地〉……《酸臭之屋》不是一本主題明確的作品,而是以整體情境取勝。
- Feb 05 Tue 2008 14:01
蒼白腐朽的青春:《閣樓裏的小花》
014§閣樓裏的小花 Flowers in the Attic / V.C.安茱魯絲 V. C. Andrews
皇冠出版
2015/12 資訊更新: 終於,麥田出版社引進全新的正式中譯本《閣樓裡的小花》了!點此至新版的讀後心得頁面。

很可惜的是,雖然皇冠出版社有引進部分她的作品,但因為年代久遠,且並不是有系統的出版,如今已很難尋得。但此書在國外仍歷久不衰,隨文附上三款不同年代的英文封面。
《閣樓裏的小花》是一部歌德小說(gothic fiction),描寫原本幸福快樂的家庭在父親車禍猝死後,被送去外祖母家生活。但由於當年母親因為某些原因被逐出家門至今仍未被原諒,孩子們被軟禁在閣樓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媽媽當初的美好承諾早已變質,而四位孩子的青春,正如同他們佈置閣樓用的紙花,顯得蒼白而逐漸褪色……
- Feb 03 Sun 2008 10:41
彼得潘二部曲—《彼得潘》與《紅衣彼得潘》
012§彼得潘 Peter Pan /詹姆斯.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
013§紅衣彼德潘 Peter Pan in Scarlet /潔若婷.麥考琳Geraldine McCaughrean
謬思出版



經典童話《彼得潘》(《小飛俠》)的主角彼得潘是個永遠不會離開童年的男孩,故事舞台「夢幻島」(「永無島」,原文Neverland)也成為一個永恆的夢想象徵。不過,除了這些意象之外,《彼得潘》還蘊藏了許多曖昧的隱喻,也難怪相關研究從未間斷。
在之前我從未讀過《彼得潘》的完整版,且對迪士尼的動畫改編版的印象也逐漸淡忘。此次謬思出版社首度推出由版權所有者—倫敦大歐蒙街兒童醫院(原作者詹姆斯馬修巴利將版權轉移給該醫院以挹注其財務)正式授權的正體中文全譯本,讓彼得潘的面貌得以完整的重現於台灣讀者面前。想親睹童年回憶的真實樣貌,這正是一個十分完美的版本。
- Feb 02 Sat 2008 16:06
奧田英朗《一郎×二郎》─痛快的東京大夜逃、南方大作戰
011§一郎×二郎 (サウスバウンド) / 奧田英朗 麥田出版
上冊:東京大夜逃!
下冊:南方大作戰!

這是本充滿驚奇的書!雖然分成上下兩冊,篇幅頗有份量,但讀起來絲毫不覺得沉重。每一頁都有精心設計的轉折,奇特的惡搞與詭異的幽默,讓閱讀的過程隨時都是樂趣。
爸爸「一郎」是一位「過時」的學運份子,對一切的國家/社會制度總是有著一套自己的想法,與陰謀論的解釋。逼到宅催繳國民年金的公務員申論何謂「國民的義務」,又要來家庭訪問的年輕女老師申論對天皇制的看法……無怨無悔的肩挑家計的溫柔低調母親,其實身懷秘密。姊姊將家裡當旅館,常常不見人影;妹妹桃子總是作著公主夢。至於主角二郎,懷春少年的他莫名其妙的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夢想著自己的爸爸是一個像其他同學一樣的「普通人」……
- Feb 01 Fri 2008 15:56
混搭風懸疑小說《我是時尚獵人》
- Jan 30 Wed 2008 19:31
華麗的神話之旅—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真愛傳奇Symphony」
- Jan 29 Tue 2008 15:30
阿刀田高《拿破崙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