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第十三個故事 The Thirteenth Tale / 黛安.賽特菲爾德 Diane Setterfield
木馬出版(預訂出版日:2007/10/13)
這是本會令人直覺的聯想到《風之影》(La Sombra Del Viento)的書。主角的父親同樣都是經營二手書店,兩者的故事都是因書而起,書籍在書中都有近似魔力的巨大影響,兩者都和一個巨大的謎題有關……。
那麼,有了一本《風之影》之後,為什麼我們還要讀這本《第十三個故事》呢?
別擔心。《第十三個故事》絕對不是《風之影》第二,設定相似只不過是沿襲哥德小說(gothic novel)的傳統。
這邊離題一下,先來聊聊哥德小說。最近其實挺喜歡帶有這類型色彩的小說。哥德小說首重氣氛,鬼影幢幢的華麗巨宅、隱藏橫跨數世代的秘密、糾纏難解的謎題、精神病患、心靈脆弱的女主角等等都是這類小說常見的元素。這種形式的作品因為情節懸疑、埋藏謎團,也常被推理小說拿來使用。從較為古老的作品如《白衣女郎》(The Woman in White)到比較現代的幾本精采小說如《風之影》、《荊棘之城》等作品,都可歸類為哥德小說。
回到《第十三個故事》。正如同書評說的,才讀了前幾頁,雖然還不知道故事主題是什麼,但是雅緻的文字風格就讓人愛不釋手。接下來的一封神祕信件更是緊緊的揪住讀者的心,期待著接下來會讀到的內容。
薇妲溫特這位傳奇小說家,最為知名的作品《十三個蛻變與心死的故事》將耳熟能詳的童話改寫,加入現實生活的殘酷真實,悲哀、絕望、失落,卻又美得讓人難以忘懷。但是這本書只收錄了十二篇故事,原本預計收錄的第十三篇故事作者始終沒有交稿。出版商忘記修改書名,仍以《十三個蛻變與心死的故事》原書名出版。雖然事後緊急回收,將書名改為《蛻變與心死的故事》重新出版,但是這本書始終以《十三個蛻變與心死的故事》的形象留在眾多書迷的心中。第十三篇故事,已經成為一則傳說。薇妲溫特每出版一本新作就會接受訪談,和記者暢談自己的生命故事。但,她每次說出的「自身故事」卻都是不同的版本。她謎樣的出身和消失的第十三篇故事同樣的神祕。
如此低調如謎的溫特,卻突然寄了一封長信給幫父親管理二手書店兼業餘傳記作家之女主角瑪格麗特。「說出真相的時候到了」,她這麼說道,希望瑪格麗特幫她寫出她真實的傳記。
瑪格麗特來到溫特的宅邸,發現溫特已身患重病。但她從溫特的臉色看出,就連溫特自己也不確定自己能不能說出真相。謎樣的女作家就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她能在所剩不多的日子裡道出「真相」嗎?為什麼她會選擇業餘的瑪格麗特來執筆自己的傳記?瑪格麗特的命運會如何的受到溫特的故事之影響?消失的「第十三篇故事」說的又是什麼樣的故事呢?
連串的謎團、懸疑的情節、縝密的佈局,《第十三個故事》展現出黛安賽特菲爾德這位新人令人驚艷的說故事才華。
薇妲溫特將小說寫作比喻為人生堆肥。所有自己過去的生活經歷,就像堆肥一樣任其堆放。到了適當的時機,自然會化作小說的養分。這也是她不喜歡別人來書寫她的過去的原因,因為她認為若是將她的過去寫出,就等於剝奪了她的寫作根基。因此,她的故事必須到最後一刻才說出。
「你想要認識某個人嗎?想洞悉他的精神、心智、靈魂?那只要叫他告訴你他出生時後的事情就好了。你所聽到得不是真相,而是故事。故事,才是最生動的事情。」《第十三個故事》援引書中書《蛻變與心死的故事》作為開場。不僅讓薇妲溫特的形象更加鮮明,與她訴說的故事互相映對,讀完全書後重讀這段引言更是別有深意。
《第十三個故事》圍繞著「故事」這個主題打轉。或者更準確的說,全書的關鍵在於「故事如何被訴說」與「故事如何被詮釋」。
故事中不斷出現的《簡愛》(Jane Eyre)、溫特一再強調要從出生講起,而她自己「只不過是次要的情節」……看似漫不經心的閒談與瑣碎細節,經過詮釋後反而成為伏筆埋藏的所在。故事中又有故事,故事與故事、故事與「真實」的邊界全然曖昧不清。全世界最擅長構織故事的溫特,將要如何的說出自己的故事呢?
溫特選擇用她自己的方式敘述故事,並將線索全都暗藏於其中。瑪格麗特則找到用另一種觀點詮釋的關鍵,讓「真相」出現了驚人的大逆轉。用推理小說的術語來說,其實可以將之視為類似「敘述性詭計」的手法。說故事者只將自己想要呈現給聽故事者的部分外顯出來,端看聽故事者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瑪格麗特解說的「真相」也只是她的版本,終極的說,《第十三個故事》是一篇讓讀者選擇要如何去詮釋的故事。
因此,在書末出現失落的「第十三篇故事」時,再一次的,作者將詮釋故事的權力交還給讀者。驚喜的讀者,則在依依不捨的向《第十三個故事》道別前,各自用屬於自己的方式來解讀這篇故事。
作者正在寫續集,讀過《第十三個故事》的讀者一定會滿心期待。
附錄影片:BBC改編之《第十三個故事》電視電影預告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