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上,我是喜愛孤獨的人。

        之前在課堂上教到「玩性」時,就已經針對這個主題談了一些自己的情況。到現在,我還是很難探詢出究竟是我玩性低造成喜愛孤獨,還是因為親近孤獨而導致玩性低。

        但所謂的喜愛孤獨,並不表示把自己孤立起來,或者完全排斥人際關係。事實上,我很喜歡和朋友們相處的感覺。同學會、社團、聚餐……,在漫長的暑假裡可說是接近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最值得期待的。但是太多的人際應對會讓這種交流顯得表淺了起來,會讓我覺得十分疲累。

        或許,與其說孤獨,更不如說是追求寧靜吧。

        我喜歡夜晚的靜謐。輕啜幾口茶,播放「軟綿綿」的音樂,享受著一本喜愛的書。雖然我和社團同學們都習慣在身上帶本小說,隨時可以拿出來讀。但就我個人而言,有些書還是最適合在獨處時安靜的品味,不然,整個味道就不對了。

        矛盾的是,享受孤獨的同時,卻又渴望著認同與交流(這也是此站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之一)。或許,這印證了課堂上學到的內容—沒有人是絕對的傾向孤獨或絕對的喜愛團體相處的。

        復健是門需要和人接觸的專業。我試著調整態度,也並不排斥我逐漸的改變。大學同學們大多明顯的看到我在大二之前與之後的轉變吧。雖然說人與人的相處最重要的並不是表面的感覺,但是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持絕對是需要特定的技巧的。我能說,學習與體會人際應對讓我在面對初次見面的人們時不再那麼的放不開,或者感到彆扭。但這不代表我已經徹底轉變成外向的人了。

        偶爾我會和朋友們說,我是個很放不開又很令人覺得陰沉的人,大家總是笑著否認。或許認為我在開玩笑(熟人們有時還會嫌我聒噪呢),或許只是心想反正我本來就是個怪人。但無論如何,這種和能讓我說出內心告白之人們相處的感覺其實這是令我高興的。喜愛孤獨的同時,最忌諱的大概是成為完全封閉、與人際互動隔絕的「完全自我」吧。能保有自己喜歡享受的獨處,也能享受和好友們交流的溫暖,甚至還能把自己十分擔心的陰沉掩蓋過去,真的只能說自己真的很幸運也很幸福。

        我認為,加入推理小說社對我的影響十分重大(我是說除了對推理小說的了解,以及如何深入的討論與評論一本書等「專業內容」之外)。

重度沉迷於小說者,或許很容易給人書呆子的印象吧。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就曾藉筆下人物之口,說出「沉迷於小說(寫作)者,或多或少都有在現實生活中人際應對的某種障礙,以致只能藉由架構虛擬的人際關係來得到樂趣。」(全憑印象,實際內容可能略有出入)

但在社團中遇見許許多多的小說愛好者,讓我了解到自己並不是孤單的某種怪物。共同的話題讓我完全忘記了習慣性的放不開,極短的時間中就和大家變得熟識,每次的社課與聚餐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以及難以描述的愉快。我甚至還克服(忘記)了怯場,興奮的講了兩個小時的社課。

十分神奇的是,社團經驗的影響力竟然帶到了系上。社團書展時有人問我詳情,閱讀小說時會有亦曾讀過的人閒聊感想,甚至還有人在看某本書前先問我意見。系上也有不少故事愛好者,這也是對我而言十分幸運的。後來又發現音樂喜好相近的同學們,共同的話題逐漸的拓展,連串的小改變累積後,對照起剛進大學時的我,差異想必是極為戲劇性的。

不知為何,我似乎擅長和沉默、內向的人們相處(但也容易招來怪人們)。或許可以說是和安靜的人交談比較沒有壓迫感吧,不過,最大的原因應該是我很了解孤獨的感受。

如果他/她其實渴望接觸人群,但卻出於膽怯而繼續退縮,人們只會越來越遠離。如果他/她喜愛孤獨,但千萬別忘了他/她也有想要和人分享交流情感的時候。不管是哪個原因,朋友對他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由自己踏出第一步,比期待他們主動攀談要來得容易許多吧。

下次在團體中看到安靜的坐在角落的人,不妨想想孤獨對他們的意義,無論他們是喜歡或是不喜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leslie 的頭像
    blueleslie

    藍色雷斯里的陰暗地下室

    blueles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