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 巨獸 Leviathan / 保羅.奧斯特 Paul Auster

皇冠即將於10月出版
 
自從擔任客座社課講師的曲辰大力推薦下閱讀了保羅奧斯特的代表作《紐約三部曲》(The New York Trilogy)後,就深深的愛上這位後現代文學名家(具小說家、詩人、翻譯及電影編劇等多重身分)的作品。
 
《紐約三部曲》是所謂的「超推理小說」(meta-mystery或meta-detective-fiction),它不僅是佈局精巧的推理小說,更融入高超的後設文學技巧。乍看之下豪無關連的三篇短篇,在讀到某關鍵人名及物品後出現極為劇烈的轉折,瞬間將三部曲串連為一;而且十分弔詭的是,結局必須回到一切的開端!而這本獨一無二的經典作品,就連書評也非常奇特:「謎團的謎團」(mysteries about mysteries,其實這也就是「超推理小說」的其中一個要素)、「熱軟派」(原文「soft-boiled」,原意為「半熟蛋」,但這邊刻意和推理小說之「冷硬派」之原文「hard-boiled」相對故如此譯之)以及「推理小說及新小說(nouveau roman)的混合物。無論是否是推理小說迷,這本獨特作品毫無疑問的是人生必讀!
就我目前讀過的保羅奧斯特之作品,除了走極簡溫馨路線的《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The Brooklyn Follies)之外,幾乎都有著共同的元素:大大小小的謎團、互文(intertextuality)、失敗、偶然性、美國空間及美國歷史,虛實交錯中瀰漫著濃厚的迷失感。無怪乎作品主題有些許神似的村上春樹極為推崇他的作品,並親自譯介至日本。
 
而這本《巨獸》亦不例外。宛如懸疑小說般的開場成功的營造情節張力:鄉間公路旁發生一起爆炸案,意外引爆炸彈之人被炸得屍骨不全,無法辨識身分。警方根據死者皮夾中的一個聯絡電話,找上小說家彼得亞隆詢問是否認識死者。彼得宣稱與死者素不相識,但其實另有所圖……
 
《巨獸》本質上是一本犯罪小說,藉由作家之筆描繪出才華洋溢的作家好友自我認同的迷失及信念的轉變,並一步一步導向後續發生之連續犯罪事件。但作者以繁複的文學外衣包裝,將故事的核心主題推向更深層而難以言述的面向。
 
初讀完《巨獸》,最大的疑惑是不瞭解書名的涵意。查了資料才發現,《巨獸》一書的書名「Leviathan」乃源自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的同名著作《利維坦》(Leviathan,又譯《巨靈論》)中作為國家之隱喻的舊約聖經怪物。「利維坦」一詞在希伯萊語中為「扭曲」、「漩渦」之義,而在基督教則是與七宗罪中的「嫉妒」相對應的惡魔。在瞭解這層背景後,我們就不難理解《巨獸》書中的「自由魅影」(Phantom of Liberty)之所作所為。
 
雖然本書的故事性及易讀性不如奧斯特其他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被歸類為懸疑/魔幻/推理小說的作品高,但仍不失為一篇帶有純正奧斯特風味的精緻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leslie 的頭像
    blueleslie

    藍色雷斯里的陰暗地下室

    blueles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