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兒職能治療實習的副作用之一,就是一天到晚會在出力時說「欸咻」。因為許多搞不清楚活動情境(context)或是口語指令理解不足的孩子,若用「欸咻」之類的狀聲詞提示他們出力會有不錯的效果,所以老師們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狀聲詞。像是某老師會說「欸咻咻~」,另一位老師則是用「ㄟ甭~ ㄟ甭~」或是「一酒苦~ 一酒苦」。我也被老師傳染了,在帶團體治療時常動不動就說「欸咻」,就連僑生們也入境隨俗了XD。
前幾天,一位同學在推開討論室很重的門時下意識的說了「欸咻」,後來我們才突然驚覺最近越來越常在治療以外的時間說「欸咻」了。我也突然想到前幾天我在推門時自己也說了「欸咻」,扛起東西時也說了「欸咻」…….真的是太恐怖了。
★ ★ ★
「妳太老了記憶不好」、「老師妳是我們裡面最胖的」,這是某個案大膽對我們老師說出的驚人話語。「我的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不好」,誰又能想到這樣專業的術語竟是出自國小三年級學生之口?
在治療室中,你永遠無法預想下一刻你會聽到孩子們說出什麼樣的話。或成熟得超齡,或文言得令人費解,或瘋狂跳tone的搞笑。偶爾,一句經典的對白會讓被實習壓得有些疲憊的我們開心好一段時間。
★ ★ ★
美國養母、日裔美籍養父與唐氏症(Down Syndrome)合併法洛氏四重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的台灣養女,組成了神奇的跨國家庭。天真活潑的孩子與開朗的媽媽,讓治療室中的氣氛都活潑了起來。
治療室裡充斥著英文真是奇妙,這也是我第一次用英文進行初評與訪談。感覺口說部分整個生疏掉了,還好後來稍微順了一點,至少沒有讓她聽不懂。未來要趁這個機會好好練習才是。
★ ★ ★
某智能障礙且躁動之個案的電腦輔助治療很容易失控,但是用隱形眼鏡抵抗個案攻擊眼鏡的策略大成功!我應該要強烈向許多有同樣苦惱的實習夥伴推荐這個方法。
該個案的典型攻擊是吐口水並用手沾口水塗、咬、抓衣領、偷筆、踢、抓,在注意治療進度的同時還要全身並用的控制住他,並防止任何可能的攻擊或躁動。「你不能等到他都做了才來處理,這樣他就成功的挑戰你了,以後就吃定你了」,老師如此對我告誡。
★ ★ ★
「玩」在小兒職能治療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玩」也是非常有學問的。要選用哪一種玩具、用哪一種玩法、要求孩子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治療師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引導及給予回饋,全都是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是,要選擇恰好的難易度,並且讓孩子覺得好玩的同時達到我們希望達到的治療效果。所謂的「恰好的挑戰」(just right challenge)是我們目前覺得最難精準拿捏的部分。豁出去和小朋友們裝熟、裝愛玩、甚至裝可愛後,不僅自己覺得很不符合自己的風格,就連老師們有時也會在旁邊偷笑(噗)。
偶爾在沒有個案的時候,我會在治療室中到處研究各種器材及玩具,努力的研究能適合運用在哪個個案或哪個團體上。有次在最高處的櫃子發現電動頑皮豹娃娃,打牠後牠會以一種非常誇張的方式扭動。我就一個人待在無人的治療室裡面,一邊打娃娃讓牠扭動一邊傻笑。
糟了,我覺得我的笑點變得又低又奇怪,笑完後又常莫名的不斷恍神。我覺得我一定是快要瘋了……
★ ★ ★
「跟叔叔說再見」,「快點看,叔叔要跟你玩啊~」……,這樣殘酷的對話中的「叔叔」是某些家長對孩子稱呼我的方式啊!
真是哀傷,有一位阿嬤說我像國中生(還疑惑的詢問老師現在的實習生怎麼這麼年輕),有人說我是高中生(就連捷運出口發傳單的補習班工讀生也常想發給我傳單),卻也有人卻又說我是叔叔。
★ ★ ★
天下父母心,都是為了孩子的好。有家長不遠千里每週從新竹趕來就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治療,也有家長雖讀了許多育兒書籍但也因此太過焦急,認為孩子的發展有問題。
整體來說,小兒領域實習站的家長比較不會排斥實習生(生理職能治療則完全不是如此),或許是認為我們和孩子的年紀比較接近吧(←完全是自己為)。但一旦是關係到孩子,有些父母難免會對我們實習生沒有好臉色,或者態度中暗示著不信任。有時候在治療過程中介入過多,失去了原本要讓孩子自己探索、嘗試的原意,雖然孩子順利的完成任務,但如果都是家長幫忙達成的,那意義就不大了。
當然,我們得功力絕對比不上擁有十餘年臨床經驗的老師們。不過,哪位治療師沒有經歷過實習的階段呢?而且我們花在孩子身上的心思,絕對不會比老師們少。老師們也會在治療前、治療當下與治療結束後督導實習生。我還算幸運,沒有遇到特別刁難我的家長。不過,還是希望家長們能給我們一些時間與機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