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頭朝下La Tête en bas/ 諾愛拉.夏特雷Nöelle Châtelet
改編自真人實事的小說,篇幅輕薄,但分量密度極高。

雖然書中沒有明說,但我想書中的「保羅」應該是「克林菲爾托氏症候群(Klinefelter’s Syndrome)」患者,即比一般男性之性染色體(XY)多一條Y(也就是XXY)

書中不斷出現鋼琴的橋段。這為情節帶來音樂性,也是一個絕妙的隱喻。獨奏,還是四手聯彈?男性的人格保羅與女性的人格德妮絲會不會連袂登上生命舞台呢?

此書不以偷窺獵奇的聳動筆法呈現,反而是用如詩的筆調自我剖白,並且使用大量的巧妙譬喻修辭。將具有雙性特徵的孩子從小到大的心境轉變細膩的呈現出來。有甜蜜浪漫,也有苦澀絕望。位處在性\別認同與界定的曖昧邊界,從生理、心理、社會三個層次切入,雖然連讀過許多邊緣/異常心理相關小說,但這回倒是頭一回讀到細緻清爽的呈現方式,也是第一次接觸雙性特徵的題材。

正如同目前通行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 IV)」上的敘述,性別認同障礙指的是「自認生理與心理性別不同,且為此感到痛苦者」。什麼性別認同都不再被視為疾病,除非自己為了性別認同的問題感到痛苦。藉由這本《頭朝下》,讀者可以略為窺見俗稱的「雙性人」可能會遭遇到的異樣眼光與壓力。
 

180冥王星早餐Breakfast on Pluto/ 派屈克.馬克白Patrick McCabe





恰巧又是一篇與性\別認同有關的故事,同名電影原作小說。相較於之前讀過作者的另一本作品《屠夫男孩》,這本《冥王星早餐》顯得精彩多了。兩本書都出現神父扭曲的情慾對孩子的影響,兩者都用笑謔的筆調呈現出悲哀、黑暗的故事,但是整體感覺來說《冥王星早餐》就是非常合我的頻率。

書名靈感來自同名歌曲,象徵著不顧其他人的目光與想法,只要自己過得自在、快樂就好了。故事以「男」主角咪咪寫下自己過去的經歷給精神科醫師讀之手稿為主要呈現視角,蒙上了一層奇想與笑謔的色彩。不向命運屈服的強烈生命力,穿越生理與心理性別的界限,輻射出書頁。

無論是書名與內容,都讓我聯想到另一部小說《第凡內早餐》。無論是到第凡內珠寶店前吃早餐,還是飛到冥王星上吃早餐,所代表的不都是不受限時束縛的夢想追尋嗎!

我很慶幸是先讀了這本原作小說。電影版普遍風評頗佳,但或許是刻版印象的關係,很少會喜歡在電影裡出現的反串角色。或許有機會找來看看。(預告片的背景歌曲是「Windmills of Your Mind」,在原作小說中亦有出現,我挺喜歡「All Angels」合唱團的詮釋版本。)

181Level 7 (レベル7)/ 宮部美幸
因為宮部美幸近期的中譯作品多比較偏向溫馨、歷史、奇幻路線,差點要遺忘宮部美幸式的反映社會現實之推理小說魅力。不知道從哪裡聽來這本《Level 7》是本帶有奇幻色彩的作品這種說法,讓我一直沒有下定決心閱讀這本作品。一直拖到最近讀完全書,才發現是本非奇幻之推理小說。

Level 7》是一本算厚的書,但打從一開頭就成功的營造出懸疑氣氛。雖然採用懸疑小說常常使用的多條故事線跳躍並進之手法,但是進行得十分順暢自然,且不會刻意在情節進行到一半時嘎然而止,粗魯俗氣的跳到另一條故事線上。

女高中生神秘失蹤,留下「到Level 7後就回不來了」這樣謎樣的句子;一對男女在房間醒來,卻發現失去了過去的記憶。翻找房間,發現大量現金以及以把手槍……兩起看似毫不相關的事件,最後縝密且戲劇化的出現交集。設計精巧,逆轉的設計應該是目前我讀過的宮部作品中最有典型推理小說之意外性的。

「失憶症」與「精神病院」是推理小說中挺常見的元素,看得出宮部美幸是做過一番功課的,「操作性記憶(程序性記憶)」與「敘述性記憶」細節分明且正確,也揭露了一般亞洲人對精神科的偏見以及醫療體系的問題。

份量恰到好處的知識性內容細節,鮮明的人物性格,在黑暗處見溫暖的筆法……這些大大小小的特色,讓《Level 7》終於喚醒了我曾一度淡忘的宮部美幸式之故事魅力。

182謀殺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Murder/ 傑德.魯本菲爾德Jed Rubenfeld
這本融合了歷史、虛構、心理學之精神分析、推理小說等元素的小說,書名脫胎自佛洛伊德的經典名作《夢的解析》,就連書中的女主角諾拉之名字也神似佛洛伊德的經典案例「朵拉」。

本書作者是哈佛大學的憲法教授,此書是他首度寫作的小說。這本《謀殺的解析》固然有著大大小小的缺陷(例如部分情節轉折得十分刻意且生硬,敘事視角不斷變換又沒有提供明確的暗示或線索而造成讀者混亂等等),但仍是一本讓人驚艷的奇特作品。

錯綜複雜的劇情、越滾越大的謎團成功的營造出懸疑的氣息,但真正精彩之處在於成功且自然的將佛洛伊德(及其學生榮格)的個性與思想生動的呈現。其實虛實難辨的特點讓全書更顯精彩,比例頗多的情節其實脫胎自佛洛依德的案例。當然,為了情節需要,精神分析的進行與成效在書中顯得十分戲劇化,佛洛依德的形象被塑造成只消「精神分析」立即料中對方心理的「神探」(但他在書中並不是主要的偵探,而是由虛構的楊格醫師進行推理)

此書的考據下過一番工夫,藉由書中的描寫,呈現出復古的紐約氛圍,也得以一窺「精神分析」此一如今是精神醫學與心理學主流的重要理論在尚未普及發展前的情況。無論是貫串情節的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或是最後揭露的真相,真實人生與舞台戲劇在書中呈現極為強烈的對比。作者也藉由書中的楊格醫生之口,對「哈姆雷特」中著名的「To be, or not to be」以及佛洛伊德代表性的「伊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又稱戀母情結)提出嶄新的詮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les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