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一袋白骨 Bag of Bones / 史帝芬.金 Stephen King:遠流出版
很難將像《一袋白骨》這樣的小說加以歸類。
在約兩年前,我買了《一袋白骨》的原文平裝本小說。我自己也很難說,讓我在當時陳列的數本史蒂芬金作品中挑選這本的原因,究竟是驚悚的書名、美麗的封面還是讚譽此書展現史蒂芬金的文學功力的書評?
讀完試讀稿後證明,《一袋白骨》的內容並不像書名那樣的驚悚。所謂的「一袋白骨」固然有其字面上的意義,但史蒂芬金引用湯瑪斯哈代(Thomas Hardy,又譯湯瑪士哈代,文學名作《黛絲姑娘Tess》之作者)的話:「小說中寫得最精采的角色,也只不過是一袋白骨」,讓「一袋白骨」的象徵性意義顯得更為重要。
《一袋白骨》具有神似哥德體(gothic)小說的氛圍—鬼影幢幢的房子、橫跨數世代的神祕謎團、瀕臨崩潰的心理壓迫……。故事描述暢銷恐怖小說作家痛失愛妻喬安娜(書中的暱稱採用「小喬」,老是讓我聯想到《三國演義》),創作面臨瓶頸。回到湖畔故居後,卻發現妻子似乎隱藏著秘密。原本親切的小鎮居民,竟然毫不掩飾的對他展露敵意,警告他不要再繼續挖出過去的瘡疤……。大房子裡,妻子的幽魂似乎沒有散去,像是要傳遞什麼訊息。而且,屋內似乎還有其他的鬼魂……
在這本書中,史蒂芬金似乎揭露了許多自己在創作與閱讀上的私密面。《一袋白骨》描寫出版社的運作,如安排出版時程時會和其他出版社的重量級作家錯開檔期。史蒂芬金也說出自己的創作理念,不重精確細節而重故事精采,雇請專人蒐集寫作需要的資料等等。書中也談到寫作時的喜好如完成全書時喝香檳,以及靈感的來源。《一袋白骨》中的作家有幾部墊檔的作品可在書寫不出來時仍能定期發表新作,也讓人聯想到史蒂芬金,整理壓箱稿就可以推出一本品質不錯的新書(如其代表作《四季奇譚》,以及許多短篇集)。
比較有意思的是,《一袋白骨》也出現了貫串許多史蒂芬金作品的虛構城鎮—城堡岩(Castle Rock)鎮。因此,《四季奇譚》之春季(電影改編版為《刺激1995》)、《桃樂絲的秘密》(電影改編版為《熱淚傷痕》)中提到的蕭山克(Shawshank)監獄也在此書中出現。另外,從書中的內容看來,我們可以推測史蒂芬金自己在90年代末期時視之為競爭對手或者給予好評的作家包含懸疑小說天后瑪麗海金斯克拉克(Mary Higgins Clark)、法庭懸疑作家約翰葛里遜(John Grisham)、軍事小說作家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沉默的羔羊》作者湯瑪士哈里斯(Thomas Harris)(「封筆數年正是他的神祕所在」)、女法醫史卡佩塔系列作者派翠西亞康薇爾(Patricia Cornwell)、個人極不喜歡的恐怖作家狄恩昆茲(Dean Koontz,又譯丁昆士)等等。
從《一袋白骨》中處處可見的對於經典文學之引用、評論與典故可見史蒂芬金的純文學素養。光是書中談及經典哥德體小說《蝴蝶夢Rebecca》開場白的橋段,就讓我想要趕緊從書架上拿出這本始終還未閱讀的這本書,親自閱讀體會。
《一袋白骨》的情節主要可分為三線:作家於湖畔居屋「莎拉笑」的遭遇、與年輕媽媽瑪蒂及其女兒綺拉的邂逅並牽涉入其監護權官司(還有與瑪蒂兇狠的惡魔公公間的戰鬥)、追尋妻子與小鎮的秘密。前面約一半的篇幅以優美的文學筆觸鋪陳作家失去妻子後的心路歷程,對愛情的描寫由日常生活的小細節著手,自然不做作,觸動人心。懸疑的氣氛也逐漸醞釀。後半部逐漸邁向高潮,與瑪蒂間發展的浪漫情意、監護權官司的黑暗運作、帶有其譯喜感的與瑪蒂的公公及其看護間的鬥法、與純真小女孩綺拉相處的純真細膩、追隨亡妻腳步回溯小鎮不堪得過去……。在殘酷的真相間瞥見救贖的曙光,在獲得的同時似乎失去更多……
最後真相揭示,原本好不容易突破寫作障礙的作家卻毀去正在進行的創作稿。與情節互相映對,得知真相後,湯瑪斯哈代所說的「一袋白骨」的涵意又更深了一層。
《一袋白骨》雖然有我向來不喜歡的靈異成分,但這動人故事仍讓我沉醉其中。美國版的封面確實製作得十分完美:色彩瑰麗正如書中情節,湖面漾起的漣漪象徵著過去發生的那場事件激盪出更複雜的餘波,帶有寒意的枯樹宛若一切的沉寂與失落。
比較可惜的是,此書的翻譯部分讓我不太習慣。大量提及的作家名以及書名有些不是採用台灣的翻譯名,前面列舉的幾位我已經修改過以方便有興趣的讀者尋找相關閱讀。譯註十分用心,但有些部分顯得過於瑣碎累贅。另外就是文字風格在台語式俚語翻譯、台灣式翻譯、大陸式翻譯之間不斷游走,讓我始終難以適應。舉例來說,心理學用語「本我(id)」在此書音譯為「伊德」,「哥德小說」(gothic fiction)譯為「懸疑誌異」,還有一些像是「大姑娘坐花轎—頭一遭」、「像貓溜檐子一樣」、「把子」等比較老式的用語。這算是這本中譯本的小缺憾。
點此至博客來購買史蒂芬金歷年作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