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男孩A Boy A / 喬納森‧崔格爾 Jonathan Trigell
商周出版
本書為電影《心靈鐵窗 Boy A》之原著小說。
如果要我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描述這本《男孩A》,我會說它是一本少年版的《悲慘世界》(又譯《孤星淚》)。
被視為有史以來最殘酷的兒童罪犯的男孩A與男孩B,兩人的命運繼迥異卻又如此交錯。
讀這本書真的會激發不少思考。人人都說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不過嘴巴上說畢竟還是和親身經歷時不同。談到罪犯考上大學前往就讀時,哪次不會引起輿論譁然? 就像之前在精神科實習時,見過各式各樣的家人與病人訪談。對於病情穩定、功能不錯的年輕病友,通常我們職能治療的目標會放在協助他們重返職場。不過這一路上要經過的困難絕非一般人可以想像。
其實,在我們的生命中一定會遇到心理疾病患者。不過,若本人不說或旁人未被告知,很有可能有一部份的人我們根本不會覺得他們患有心理疾病。聽見「精神病患」這樣的字眼,就算沒有到汙名化(stigmatization)的程度,至少也會有刻板印象浮現:這就連結到這本書的主題了。若聽見自己身旁相處得不錯的人是個重刑犯,心理會作何感想?
在課堂上,師長與書本總是告訴我們和病人接觸時最需要具備的就是同理心(empathy),也就是站在他人的立場去看待事物,且不作任何價值觀上的評斷。我認為閱讀各種小說也是一種培養同理心的方式,讀這類道德矛盾的故事時我可以試著讓自己同理不同的角色,不過若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就很難不作價值觀上的評斷了。所以也無權批判書中人物的所作所為,畢竟我是站在一個抽離的旁觀者角度。
本書主角男孩A可以和《悲慘世界》中的尚萬強作對照。《男孩A》沒有《悲慘世界》那麼戲劇化,我們甚至可以說男孩A的處境比尚萬強還要惡劣。畢竟尚萬強的時代媒體還沒那麼發達,輿論的影響也沒有那麼大。兩人都是悔改的罪犯,但「罪犯」這個烙印畢竟如此沉重、難以掙脫,他們的所作所為無論動機為何,世人一律投以譴責的目光。最悲哀的是,兩人都是因為善舉而毀了自己。
真實而不矯情、陳述而不評判,《男孩A》宛如一篇報導文學,精準的呈現出媒體獵奇的心態、還有在媒體後面窺伺著的大眾。作者將道德的難題拋給讀者,讓讀者閱讀時湧出一絲同情後卻又開始懷疑是否值得,開始憤怒時卻又覺得心虛。單純的故事,激發的後勁綿延不絕。
最後要提醒有興趣閱讀本書的讀者,書前由廖輝英女士撰寫的導讀最好在讀畢故事本文後再行閱讀,以免先被爆雷了。
點此至博客來購買本書
附錄影片:電影《心靈鐵窗》預告片。
內容簡介:
「男孩A」即將離開監獄,要以一個新名字、一份新工作,展開一個新的人生。
現年二十四歲的他,對這個世界幾乎一無所悉,但他知道,孩提時代犯下的那樁駭人罪行,是自己心裡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
他想忘卻過去,從頭來過,成為另一個人。但是,一個善舉,卻讓他的新人生開始分崩離析......
該怎麼做,才能真的彌補曾經犯下的過錯?否認過去,真的就有辦法去過一個捏造出來的新人生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