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我殺Io Uccido/ 喬吉歐.法列提Giorgio Faletti:皇冠出版

要撰寫一本精采的小說,作者個人累積的生活經驗是極為關鍵的一項因素。編輯、企劃協助資料蒐集以寫入書中是一回事,作者自己有實際的體驗且能寫得既真切又不脫離現實,又是另一個境界。光是看喬吉歐如此豐富的職業經驗,讀者或許可以由此明白他的第一本小說《我殺》能引起一陣閱讀熱潮的原因。
在《我殺》裡,喬吉歐幾乎把自己的經歷全都融入情節之中了—廣播節目主持人、身兼律師的賽帆船手,以及大量的音樂元素。
如今,廣義的推理小說(mystery,包含推理、懸疑、犯罪、驚悚等子類型)已成為類型小說的主流。然而,推理小說發展至今,似乎已經很難再寫出原創性(且非過去鬼記的改造)的精采詭計。因應而生的社會派又總是控訴大環境且充滿道德意味,看冷硬派角色暴躁/憂鬱的情緒及一團糟的私生活也令人漸漸覺得疲乏。新出版的推理小說要吸引讀者的目光,似乎只能藉由玩弄特殊的人物設定等手法了。
《我殺》的成功,反映出推理小說在未來可以繼續走的方向—深入犯罪者的內心,並結合現代化的科學辦案。當然,這也並不是嶄新的手法,傑佛瑞迪佛 (Jeffery Deaver)的林肯萊姆系列、湯瑪士哈里斯(Thomas Harris)的漢尼拔萊克特系列皆是極具代表性的例子。事實上,《我殺》中可以看到許多受到漢尼拔萊克特系列的最經典作品《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影響之處。慘遭剝皮的受害者、具高智慧且極端冷靜的連續殺人魔、案內案外接危機重重的警探、不帶任何情緒的第三人稱描寫等等。

《我殺》中的連續殺手『非人』宛如漢尼拔萊克特博士般的冷靜,在描繪得頗為細膩的作案場景,『非人』從容不迫的形象極為鮮明。《沉默的羔羊》中有一幕萊克特邊進行逃獄邊沉浸在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的經典橋段,《我殺》中則將音樂元素更進一步發揚(非常符合我的喜好),除了更增添讓人不寒而慄的氛圍,也巧妙的將線索和音樂結合。若是作者能對樂曲本身做些描寫,我想會讓這本書的整體氣氛更加提升。
精心設計的殺人預告線索、玩弄調查者的智慧型罪犯、現代化的科學辦案、具實力的調查團隊與兇手的周旋鬥智、犯罪側寫與心理分析、殺人魔內心的黑暗世界、詳實的細節描寫、多個刺激精采的謀殺場景、高潮迭起的佈局、醞釀的情愫、調查同時得面對過去陰影的警探……,多樣的元素融於一體,相信能讓各種類型的讀者皆能在此書中找到自己的喜好。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