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失竊的孩子The Stolen Child / 凱斯.唐納修Keith Donohue遠流出版

        向來較不喜歡帶有超現實色彩的作品,除非是架構在現實之下的作品。這本《失竊的孩子》,就是本能讓我真正喜愛的架構在現實之下的幻想故事。

        此書以妖精傳說作為基礎,由『掉換兒』這個構想交織出佈局宏大的動人故事。『Stolen Child』從古至今不知是多少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加拿大新世紀音樂天后蘿琳娜麥肯妮特(Loreena McKennitt)即譜曲了同名歌曲(請點選文中的YouTube播放器),跨界音樂天后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也曾演唱類似主題的歌曲『Figlio Perduto (Lost Son)』。我閱讀時嘗試著搭配這些相關主題的歌曲,感覺更能融入故事的氣氛當中。

        小時候大人們常拿『你是從垃圾堆裡撿回來的』之類的故事恐嚇不乖的孩子,掉換兒亦是這類帶有恐怖色彩的兒時故事。若是交由最擅長此類題材的史蒂芬金(Stephen King)來寫這個故事,大概會有截然不同的面貌吧。



       
故事中的妖精們在森林中遊蕩,過著永遠不會老去的空虛循環日子。要脫離這種處境的唯一方法,就是要綁架一位人類小孩,並且和他/她掉換身分。

        讀到這個設定,讀者會進一步思考:如果有位妖精能具有和自己樣的容貌、對自己的過去記憶亦能掌握,那究竟『自己』這個概念該如何定義?『自己』和『掉換兒』的曖昧分界又在哪裡呢?所謂的『個人獨特性』難道就僅是可以被取代/模仿的外貌和個性嗎?

        在情節進展到妖精成功的和小孩掉換身分後,我又不禁進一步的思考,這樣模仿、取代別人的生活真的比在叢林中遊蕩來得幸福嗎?這樣的生活,究竟是屬於被取代的孩子,亦或是妖精自己的?作者藉由妖精與孩童間不斷交替的視角,更為此故事拓展深度。

        故事並沒有給讀者一個明確的答案,一切盡散佈在情節中交由讀者自行思索。

        另一個可以探討的議題是,以往在童話故事中讀到的妖精/小仙子不都是過著長生不老、無憂無慮的生活嗎?但是在這本《失竊的孩子》中,作者卻將和以往的印象截然不同的黑暗面呈現出來:身體不老,但是內心卻已老朽;遊蕩在森林裡為了生存而奮鬥著……

        排除掉這些嚴肅的隱含寓意,《失竊的孩子》的文筆優美、情節引人,伏筆精巧的埋藏於佈局之中,可讀性非常高。也難怪參加試讀活動的讀者皆是一片好評。

        額外讓我更加喜愛這個故事的地方是在書末的『失竊的孩子』音樂演奏場景。過去與現在、遺忘與重現、悔恨與寬恕……所有的情緒皆如駭浪般湧來,和氣勢壯闊的樂曲結合。我向來喜愛將音樂性融入情節中的作品,《失竊的孩子》最後的音樂場景 不僅華美,更有將過去昇華的涵義。個人認為,這完美的音樂情節收場是少數可和《戀人夜不眠》媲美的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les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