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一整年除了上學期的職能治療導論及人際關係導論之外,沒有其他的專業科目(或許普通生物學丙勉強算是)。而大二課程即將開始,生理學、解剖學、肌動學、肌能解剖學等重點科目即將同時登場,學長姐們擔心落差太大我們會跟不上,用心的準備了講義安排時間幫我們上機能解剖學(Functional Anatomy)先修課。
一拿到講義就是一整個感動。從頭到尾的每一個文字、每一個表格、每一條重點整理、每一句口訣……全都是學長姐親自打字整理而成,還附上大量的精美圖片,紮實的內容總共100多頁,不僅是先修,未來準備考試也是非常實用的參考書!而且講義只收工本費100元,實在是太超值了!
上課前學長姐先建議我們未來除了教科書外最好另外購買的書目。教科書上的圖片是繪圖的,用不同顏色標示出理想化的解剖圖。圖固然清楚易懂,但是實際看到人體的解剖時卻會有很大的落差,因此學長姐建議要買解剖照片集。磅數頗厚的銅版紙全彩印刷,價格當然不低。
除此之外,學長姐大力推薦機能解剖學的精緻原文參考書,大量的圖片搭配精細的整理比較,是幫助準備考試的必需品。因為這書要從德國訂書進口,還得等一個月書才會到。至於價格,當然是會讓我們這些窮學生心痛的。
復健相關科系(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的專業科目機能解剖學和一般解剖學最大的差異在於前者注重於身理動作的成因,十分注重解釋,並且聚焦在傷害(像是某塊骨頭因為什麼樣的原因容易骨折)。
一開始的概論由學姊們介紹給大家許多解剖學的專有名詞,我才發現身體各個部位的運動還有不同的稱法,實在非常精細。當然其中一位學姊必須在講到某種動作時充當模特兒示範,生動呈現讓人印象深刻。
上課的方式是學長姐分成四組,分別敎授『顱骨與顏面骨』、『胸骨與脊椎骨』、『肩帶與上肢骨』、『骨盆與下肢骨』四個大主題。學長姐還在各組準備了真人骨骼標本以及骨骼模型現場解說。
人骨標本可能是因為有些歲月了,呈現灰棕色,拿起來的觸感介於木頭與石頭及塑膠之間(←這樣說似乎頗奇怪)。骨骼模型精細複製理想化骨骼,非常清晰。之所以要兩種都拿出來讓我們實際觸摸對照是因為要體驗人骨的觸感(粗糙面及光華面有時是分辨骨骼前後位置如何擺放的關鍵),也要明白實際的標本會和理想模型有所落差。
『顱骨與顏面骨』小組我們見識到真人的頭部骨,一大堆的小孔穴除了要記中文及原文之外,還得明瞭有什麼血管/神經通過等等。首次知道眼眶上及下巴上有小孔,也學到眼淚在何處匯集……人骨標本的牙齒脫落了幾顆,而且當把頭蓋骨蓋回被頗開處時會發出非常妙的聲響。
『胸骨與脊椎骨』則要分辨頸椎、胸椎及腰椎的差異,肋骨如何判定屬於左還是右側,如何把脊椎及肋骨組合成正確位置……
『肩帶與上肢骨』也是要學會拿到一根骨頭後判定名稱及判斷左或右,以及如何和其他骨骼組合,還有正確的排列成人體內的樣子。學姊敎大家如何抓住手掌上的豆狀骨並且拉動。真人手部骨骼標本用棉線串起各個小骨,拿起來會不斷搖晃,讓我聯想到如果把它吊掛起來就可以當成風鈴……而且聲音是清脆的骨音喲!
『骨盆與下肢骨』當然也是幾個必備的重點:骨骼重組、分辨左右、骨骼的切合面如何相接……也學到了常在鑑識科學推理小說中讀到的從骨盆判斷性別的方法。
從早上八點半到中午十二點,學長姐總共敎了約50頁,在悠閒的暑假尾聲突然上了這麼豐富的課程,大家有點適應不良。不過,總算有了在讀醫學院的感覺。
上完課覺得對自己的身體又多認識了許多,還挺有成就感的。不過,為了能跟上明天的肌肉系統課程,今天晚上得努力的和一大堆中文及原文之專有名詞以及無數的解剖圖奮鬥,最重要的是,機能解剖很注重理解及成因,因此除了必要的死記部份外,還要認真弄懂一切原因才是。
不要再多說了,還是趕快去用功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