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考完執照到進入研究所,接觸病人的機會就變得非常少了。幸運的是,老師們都很注重職能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學術研究與臨床實務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說起來會進入燒燙傷這個領域還真是因緣際會。老師剛好接到燒燙傷中心的訊息,欲合作研究治療成效。我對這個領域認識還沒有很深,總覺得既然會是未來的研究方向,應該要再對燒燙傷復健的臨床實務多了解些。這學期陸續有幾次跟他們的接觸,而最近則趁著學期剛結束的假期密集去重建中心,一方面學習臨床的評估與治療,另一方面也要為未來的研究做一些探索。

  在社區職能治療專題課中,老師多次強調社區中的職能治療和傳統醫院中的職能治療有許多差異。在課程安排的幾次參訪裡,也確實的感受到社區模式的獨特。而自己實際進入這個環境中「工作」後,又有更深切的體悟。

個案們的復健時間早就有一套固定的模式,我這個新面孔一出現大家雖然都看似鎮定的繼續做他們的復健,但好多雙眼睛可都在骨碌碌的轉哪()。老師突然站起,宏聲將我介紹給大家,整個場面可說是非常奇妙XD

燒燙傷比較特別的是,即使是出院後往往仍需要密集的復健,和一般比較不會特別強調密集治療的社區情境之復健有非常大的不同。所以治療師其實非常的忙碌,不過整個治療室的氣氛和醫院的治療師相差甚大。

雖然之前實習時很少接觸到燒燙傷或是手傷的個案,但實習經驗還是非常有幫助。和個案接觸或接手老師的治療,整體說來還挺順的。重建中心是非常典型的跨專業(transdiscipline)模式,職能治療師需要會操作一般是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專業的超音波熱療與震動治療,物理治療師也得會一般是職能治療專業的日常生活訓練(ADL training)副木(splint)製作。再者,這邊的治療師還得對燒燙傷的護理照護有一定的了解,如用藥、傷口照護、包紮等等。還有部分的治療師出國進修壓力衣(pressure garment)、壓力面膜、顏面輔具(如義耳、義鼻)、特殊化妝等等非常專門的技術。

每位傷友背後都有段故事,仔細傾聽後真的很佩服他們強韌的生命力與積極正向的適應力。這也是我覺得在這個重建中心讓我感受到非常不一樣的地方,不像醫院中有不少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標,為了復健而復健,或是家屬半強迫下到治療室中渾渾噩噩的打發掉時間。

在這週,剛好友舉辦一場燒燙傷整形名醫的演講。醫師做了簡單的衛教後,一一檢視傷友的狀況並和傷友與治療師討論,非常精彩。治療師也當面和醫師討論手術之術式,因為不同的手術方法會影響到治療的手法與目標。

傷友間彼此的社交支持非常有力量,我就親眼見證了一位新傷友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從之前都躺床到現在心態調適得非常積極正向。這邊也有傷友志工,以過來人的身分協助輔導與復健的進行。

  協助幾位傷友的治療後,他們也對我比較信任了。我剛開始做一些之前沒接觸過的東西時,有時候他們還會提是我一些訣竅呢!

  我覺得和臨床保持接觸真的是挺有意思的。一方面會讓自己覺得自己是個「貨真價實」的職能治療師,直接帶給他們一些幫助。而且這幾天下來,也會激發自己對於未來相關研究的一些想法。學術研究源自臨床的需求與疑問,而臨床治療也需要研究的驗證以及研究帶來的新進步。雖然這是在大學時代老師就教給我們的觀念,不過自己真正開始進入學術研究的領域中後,對此的體會才更加真切。

  接下來的幾週會同樣的忙碌,不過若能有充實的收穫,也就非常值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les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