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 鄰家女孩 The Girl Next Door / 傑克‧凱堔 Jack Ketchum

小異即將出版

 

        傑克凱堔這位作家在恐怖/驚悚小說界可說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其作品長久以來皆為故事大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推崇,稱他為「恐怖懸疑作家的英雄、類型讀者的標竿」,史蒂芬金還特地為本書撰寫一篇推薦文。《鄰家女孩》是凱堔第一本被引進台灣的作品,距離原作出版已相隔20年之久,但如今讀起來依然震撼力驚人。

 

        《鄰家女孩》的故事靈感來自60年代震驚全美的少女席薇亞(Sylvia Likens)虐殺案,兇手是一位叫作格特魯德.巴尼澤夫斯基(Gertrude Baniszewski)的婦女,而更駭人的是社區中的數名孩童也是共犯。

        
        這樁轟動世界的慘案,在
2007年被改編為話題性十足的電影《An American Crime(由本書改編的同名電影也在同年上映)。這部電影真的太可怕了!倒不是說有多少血腥的畫面,而且女主角也看得出是「健康人」化妝為受虐者,視覺畫面不致太過慘絕人寰;但真正讓人坐立難安的是,最純粹的邪惡與心理轟炸。我猜片商大概覺得此片的尺度不容易被一般大眾接受,至今仍未引進台灣發行。

 

        由於《An American Crime》帶給我的震撼太難以磨滅,在讀這本《鄰家女孩》時電影版的畫面經常自動浮現在腦海中。雖然本書的呈現手法與情節並不如電影那般強調真人實事而做了些許修改,但我覺得兩者是可以互相呼應與搭配的。

 

        《鄰家女孩》的篇幅並不厚重,但內容卻沉重得將讀者逼到幾乎要難以承受的邊緣。作者非常聰明的選用男孩長大後的回憶視角敘述這段過往的夢魘,因此幾段最殘忍的情節就可以非常自然的輕描淡寫帶過,又可呈現出懊悔的陰霾氛圍,且更凸顯出情節的真實性。雖然作者已將變態殘忍的部分淡化處理,不讓血腥獵奇模糊了本書的焦點,但《鄰家女孩》依然強烈的考驗著讀者的膽量與耐受度。

 

        最令我心寒的是,書中那群孩子的盲從釀成的失控後果。孩子是單純的,但也正是這樣的單純,才讓他們的邪惡顯得更加的恐怖。

 

有數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皆證實,若有一個權威的形象賦予人們可正當施行暴力的權力,最後人們就會不自覺的變得愈來愈殘暴。故事中的那群孩子也親手做出令人髮指的罪行是事實,但是在那樣奇異的環境下,同儕的影響與一名心靈扭曲的成人,也是激發出那樣的行為的關鍵。

 

        《鄰家女孩》並非是本單純的驚悚故事。它反映出的是一個真實的、值得令人思考的社會議題,以及人們竟然無法察覺就在自己的眼皮下正發生著一樁邪惡的犯罪。多麼的無助又無奈,而執法系統的介入也似乎難以挽回些什麼。

 

到最後,那石破天驚的開場白:「你自認了解痛嗎?」的真實涵義才逐漸浮現。原來,最可怕的不是施加在身體上的痛,而是轉化為一種畫面性的意象後的靈魂傷痛。光用想像的,就覺得難以承受。

 

《鄰家女孩》不是僅僅挖耙出人性最汙穢的一面,也非常令人心痛的向讀者揭示那幾絲留存的高貴。人格的踐踏、人性的的自我摧毀,對照驚人的生存意志與堅保尊嚴,更是撼動著讀者以往的價值觀。

 

 

點此至博客來購買本書傑克凱堔歷年作品

 

附錄影片:電影《An American Crime》預告片

 

 

 

附錄影片:電影《The Girl Next Door》預告片

 

 

 

 

內容簡介:

有些事,是你至死也不想講,是你巴不得死掉,也不想看的。我卻親眼目睹了。

  故事發生在五○年代,場景設在綠樹成蔭的街區,這裡有修剪整齊的草坪、清澈的溪流與舒適的住家。我們的主人翁是個略微害羞男孩大衛,在他十二歲那年的夏天,遇見了初次讓他感到心動的女孩瑪姬。因父母車禍雙亡,瑪姬與跛足的妹妹蘇珊前來投靠遠親阿姨,住進了錢德勒家,成了大衛的鄰居。想到與瑪姬種種可能的未來,興奮不已的大衛萬萬沒想到,他只來得及參與她如噩夢般的悲劇。

  在一條死巷裡,錢德勒家陰暗潮溼的地下室中,瑪姬被綁住手腕,吊在天花板的橫梁上,嘴巴被塞住,眼睛也被蒙上,她深受精神有問題的遠房阿姨蘿絲的蹂躪,蘿絲的瘋狂影響了她的三個兒子,最後更擴及整個鄰區。一群冷漠的孩子和一個鼓吹惡行的成人,再加上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態,不忍悴睹的可怕罪行,便發生在這看似寧靜的住宅郊區……

 

點此至博客來購買《鄰家女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les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