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 飢餓遊戲 The Hunger Games / 蘇珊.柯林斯  Suzanne Collins
大塊文化2009/8/25出版 

  以生存遊戲為主題的故事已多到不勝枚舉。從影響日本經典《大逃殺》(Battle Royale)、貴志祐介的《深紅色的迷宮》(クリムゾンの迷宮)、改編自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小說的電影《魔鬼阿諾》(The Running Man)到電影《絕命尬車》(Death Race),此類經常結合科幻小說之反烏托邦(dystopia,又作cacotopia、kakotopia或anti-utopia)設定的故事,如今儼然成為一股主流。題材不斷翻新,令人眼花撩亂。而這本《飢餓遊戲》乃是近年來此類作品中的佼佼者,故事大師史蒂芬金也讚譽其「讓人上癮」。

  《飢餓遊戲》是蘇珊柯林斯的「飢餓遊戲三部曲」之首作,出版後不僅暢銷也得到無數好評,也即將改編為電影。在英文版第二部曲尚未出版之前,大塊文化就已經大手筆的買下全系列版權,而且最終部還將與英文版同步推出!究竟,《飢餓遊戲》有著什麼樣的獨特魅力呢?

  《飢餓遊戲》的故事舞台架設在因某種毀滅性災難而成為廢墟的北美洲。在此建立的「施惠國」由十二個行政區組成,而處在該國核心的都城藉由逼迫各區每年獻出一對少男少女作為實況轉播的「飢餓遊戲」之參賽者,來維持統治的威權。故事描述少女凱妮絲自願代替在「抽籤日」被抽中的妹妹,參加這場殘酷的生存遊戲。沒想到,當實際身置其中時,她才發現「飢餓遊戲」比她認知中的還要危機四伏、暗藏陰謀......

  我覺得作者最厲害的一點是,在這本篇幅不算厚的書中,她以高超的功力將一個架構完整、毫無冷場的故事呈現在讀者眼前。沒有一句多餘的廢話,但又不會因此壓縮了人物性格的深度。

  而使這本書卓然特立於同類型故事的關鍵是,在「飢餓遊戲」正式開始前的鋪陳比類似題材之作品來得更仔細,且這些鋪陳的情節魅力亦絕不亞於重頭戲的生存遊戲。舉例來說,作者對於媒體生態、行銷及傳播大眾有著許多的著墨。「飢餓遊戲」有著專業的遊戲設計師團隊,還有造型師及教練替參賽者打造整體形象,金主也可以透過教練將物品送入競賽場中給自己中意的參賽者,這些情節都為全書增添可看性,同時也是影響關鍵情節的伏筆。

  由情節設計著眼來看,比起《大逃殺》中輕輕鬆鬆掄起狼牙棒之類的凶器將同學爆頭的高中生,在飢貧困境中奮力求生的凱妮絲所具有的「技能」更具說服力,且使用的武器及武器使用的限制也更具有真實感。

  更特別的是,本書主角凱妮絲並不像同類作品中之主角那麼純粹的扮演著被正義及道德驅動之角色;相反的,作者讓她真實的反映出「生存至上」的現實面。

  為了生存,她在奮力求生的同時,也會考慮到收視率及觀眾想要看的是什麼,並將之轉化為一種帶有強大無形力量的武器。她在鏡頭前扮演著觀眾想看的形象,還不惜與另一名參賽者演出銀幕情侶。

  凱妮絲這個角色大部分的時間皆以冷靜的邏輯行事,但她也會呈現出真情流露的一面;勇氣十足,但也會感到害怕與絕望。而這也是她魅力來源:誠實面對自己,對讀者也絲毫不做作。

  《魔鬼阿諾》中與主角競爭的是昔日的親密戰友,《大逃殺》中互相殘殺的是自己的同班同學。甚至我們也還可以回顧《神鬼戰士》及《萬夫莫敵》,羅馬時代的競技武士(gladiator)也得在競技場中與好友互搏至僅剩一人生存。不過,在《飢餓遊戲》中卻捨棄了這個幾乎是必要條件的設定。唯一勉強可稱作與凱妮絲認識的參賽者,其實也只和她有數面之緣,在此之前甚至還沒說過話。作者在這樣的設定下,再次向讀者證明她的不凡功力,同樣寫出緊揪住讀者的衝突矛盾情感,以及萬鈞的震撼張力。

  《飢餓遊戲》全書高潮迭起,接下來的情節總是讓讀者驚訝。前一刻令人座立難安、下一秒讓讀者大讚爽快,閱讀時幾乎無法放下書卷。而在刺激的情節之外,本書也對人性的堅強與脆弱、高貴與卑劣,以及國家社會的體制,作了犀利的剖繪與省思。

  作為三部曲中的首部曲,《飢餓遊戲》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結局(那場飢餓遊戲也結束且有了結果),明顯的伏筆線索並不多。這也讓我無比好奇,不知道接下來的兩本書會有什麼內容?是又一場的飢餓遊戲嗎?還是原班人物另有發展?實在是令我期待難耐啊!真等不急讀到第二部曲《星火燎原》呢,希望柯林斯又會再一次以她獨到的創意及情節設計巧思讓我讚嘆沉迷。

 

至博客來購買本書《飢餓遊戲》電影DVD蘇珊柯林斯歷年作品 

延伸閱讀: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

附錄影片:電影《飢餓遊戲》預告片

 



arrow
arrow

    blueles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