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換心 Change of Heart / 茱迪‧皮考特   Jodi Picoult
商務印書館出版

  故事大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曾讚譽茱迪皮考特是既暢銷又寫得不錯的作家。隨著名作《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被改編為電影版,她的名聲更是水漲船高。

  就目前來看,她的作品都有著一個固定的模式,即選用一個高爭議性的議題,以切換視角的第一人第一人稱敘事方式輪流讓書中各角色去詮釋該議題,最後再來個意外性的結尾。這本《換心》當然也沿用此固定模式。

  作者描繪議題的爭議性已純熟宛如信手拈來,不用多少篇幅,書中各個角色的形象就清晰浮現。在書前的致謝詞中,讀者就可以了解作者在資料收集上下了多少功夫:從神學到醫學、從死囚到典獄長,也難怪在她的書中細節總是逼真無比。

  在這本《換心》中,作者關注的議題有兩個部分:一是宗教信仰,另一則是當至親急需心臟移植時,最適合的器官捐贈者竟是仇人的詭異處境。

  在這篇文章的一開頭,我又搬出我膜拜已久的故事魔神史蒂芬金。不過這次不完全是出自我對他的愛(!),事實上,《換心》是茱迪皮考特向這位文壇前輩致敬的作品:監獄中的神蹟、莫須有的罪名、信仰的考驗、神學的隱喻內含,這些《換心》的核心元素其實正是史蒂芬金之名作《綠色奇蹟》的內容。作者也直接在書中提及史蒂芬金的名號以及《綠色奇蹟》。

  話說回來,《綠色奇蹟》畢竟影響力如此深遠,作者要脫離其陰影就得花上好一番心力。看得出皮考特做的努力,她在《換心》安排了更多且更明顯的宗教信仰/神蹟/彌賽亞的論辯,且精心設計了多層次的情節逆轉要讓讀者感到驚訝。

  就讓我們看看她的成果吧。我不特別排斥某一種宗教,但我也一直都是無神論者。皮考特在書中並未強迫讀者要接受哪一種觀點,我挺喜歡書中對宗教信仰做的分析,這部分作者的表現非常傑出。至於多重逆轉的部分,就有些許的瑕疵了。

  說實在的,皮考特對這種模式的故事當然有不錯的功力,才會一再用最擅長的模式寫書。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這樣的作法其實也潛藏著永遠被定型的危機。為了要營造意外性,《換心》中的部分情節太過刻意設計,讀起來不免有斧鑿過深的不協調感。而且為了要讓逆轉之後又有逆轉,作者犧牲了她對筆下角色的某些設定;塑造後卻又毀滅,毀滅後卻又重生......反覆而不一致的安排真的讓原本描寫得不錯的人物形象走了味。

  這些小瑕疵還不會影響到我對皮考特的期待與信心。希望她能確定自己的走向,若是逐漸走向畫地自限豈不是太可惜了嗎。

 

點此至博客來購買本書皮考特歷年作品

 

內容簡介:
  
身為美國新罕布夏州第一位死刑囚犯,薛‧布爾能要求在行刑之後將自己的心臟捐贈給該案受害者正等待心臟移植的妹妹,因為他認為這是他自我救贖的方式。
  然而,為他心靈諮商的懷特神父卻不認為捐贈器官可讓布爾能得到救贖,並試圖以此說服他。而對於等待適合女兒的心臟的瓊恩來說,她的生命卻成為一場等待的遊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les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