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 Atonement / 伊恩‧麥克尤恩   Ian McEwan
正中書局 / 大田出版

 

  本書為電影《贖罪》(Atonement)之原著小說。

  伊恩麥克尤恩英國文學最高榮譽布克獎之得主,擅長以細膩、犀利而又疏冷的文筆勾繪人們內心的種種不安和恐懼,並深入的探討暴力、死亡、愛慾和善惡的問題。

  幾年前,我曾讀過他的異色短篇集《初戀異想》(First Love, Last Rites)。當時並沒有特別喜歡這本書,只對書中描繪的種種扭曲、汙穢的異常心理留下些許的印象。一直到好評席捲而來的《贖罪》電影版上映,我才再次注意到這位作家。

  《初戀異想》是麥克尤恩的處女作,不過在台灣反而在《贖罪》後才出版。老實說《贖罪》的宣傳文案實在非常的不起眼,封面上還加了一段很長的副標:「有關偽證與良心折磨的故事」,實在很難讓人有想要閱讀的欲望。翻開書頁,「專家導讀」簡直把所有的情節都講光了。幸好我先看過電影版了,所以被爆雷沒差。

  麥克尤恩對人的心裡真的掌握得十分精準。開場的少女布烈安妮(Briony Tallis,電影譯為「白昂妮」)懷著雄心壯志要安排表弟們演出她的劇作之場景,就用了不少篇幅細膩描繪。從眼見景象到心情最後到思緒,宛如印象派畫作般的捕捉剎那間的光影;隨著視角的不同以及情境的影響,呈現出的畫面也跟著產生微妙的變化。雖說電影導演及編劇在人物的描繪上下了許多的功夫,演員們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不過像這樣微妙的文字光影在電影中真的就很難呈現了。

  這是一篇沉重的故事。從頭到尾,都讓讀者感受到一股壓迫感,幾乎讓人喘不過氣。懵懂間初識人事的布烈安妮,或許她當時是純真的,僅因誤會而犯錯,但作者毫無畏懼的面對他書中的靈魂人物,將那微乎其微的惡意呈現在侷促不安的讀者眼前。

  當意識到當年的罪虐後,布烈安妮企圖贖罪,卻發現姊姊西西莉亞及被自己陷害的羅比皆已變得遙不可及。無法彌補的錯誤,她能背負如此的懊悔與自責嗎?

  轉換視角呈現相同的事件,不僅可以讓讀者窺見事件的全貌,也蘊藏著作者的巧妙設計。從整體的故事結構已包含層層疊疊的作中作,最後的結局更是給了讀者一記震撼力十足的回馬槍,催淚指數難以小覷。

  電影版大致而言已將原作的精華精確的影像化,像是飾演女主角的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y)在圖書室那場戲身著的那襲綠色禮服,活脫脫就是書中的描繪。除此之外,電影版及原著各自有著另一個版本無法呈現的部分,簡單在本文的結尾列舉一下。

  電影配樂將打字機的敲擊聲譜入旋律中,隱約呼應著主題,這就是小說無法做到的了。電影末段有一場約五分多鐘一鏡到底的戰爭場景,逼真的將人間煉獄的絕望映上大銀幕,和原作的文字相較各自具有不同的震撼力。原著小說的結尾則對晚年的布烈安妮比電影版多了一大段深沉的內心摹寫,而小說中讓結局完美和開場呼應的部分,在電影中非常可惜的被刪除了。

 

點此至博客來購買本書伊恩麥克尤恩歷年作品

附錄影片:《贖罪》(Atonement)電影版預告片

 

內容簡介:
  一個令人期待的完美歡樂假期,全因一件莫名其妙的誤會,很快的轉變成一場荒謬的大災難,以致於扭曲了這幾位孩子的一生。
  Ian McEwan如同一位出色的心理學家,精準的描繪人類道德上的兩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影原著
    全站熱搜

    blueles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