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實習的最後一站:生理領域劃下了句點。大三的所有課程都在醫學院或系館、大四一整年都在醫院實習,完全沒有感受到(總區)校園的鮮活生命力,「大學生活」似乎有提早結束之感。

  畢業的日子愈來愈接近,反而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大學生活這次真的要結束了,雖然說未來還要繼續讀研究所延續學生身分,但是感覺研究生就是另一種形式的上班族,而且越來越需要依靠自己獨立的判斷思考,和隨時有師長可以請教的感覺完全不同。

  我在想,在研究所階段,畢竟已經沒有那麼密集的專業課程或是規律的臨床工作生活了,本站的「職能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OT)文章分類似乎更新文章的機會會比現在還要小呢。

  所以說,這篇文章在情感上乃是這四年來的大學生活、職能治療專業養成以及實習生活的總結了。

   

  在最後這個階段,一般性的評估及治療確實比較上手了,也見識過各式各樣個性的病患、家屬及看護。到病房做急性住院病患的經驗就和在治療室處理亞急性/慢性病患的經驗很不一樣。不僅步調要加快,也因為沒有治療室中那麼多的器材及評估工具,病患也往往剛做完手術正在休養或是終日躺床且意識不清,和照顧者與家屬溝通及衛教就變得更重要。

  之前在小兒及精神的實習經驗當然也會派上用場。由於我實習的機構得小兒職能治療比較強調行為問題的處理,有一定年紀(達學齡)、生理障礙較明顯且無其他問題的小朋友,反而會轉介到成人職能治療這邊。在成人部門並沒有像兒童那邊有那麼多種作為治療用的「玩具」可使用,如何讓孩子們對活動有興趣又能達到治療效果就更有挑戰性了。另外,因生理障礙而須復健的精神科病人我也有接過幾位,有些很好心的家屬會擔心我們害怕面對他們,但其實我們在精神/心理職能治療實習過,處理起來其實不會是什麼大問題。還有在團體治療時,精神領域實習時訓練出的技巧就更加重要了。

  愈到後面,我反而覺得除了治療技術以外,和人的相處其實更加重要。就算病患再有潛力,若病患本人或是照顧者不相信治療師,回病房/回家後也沒有按照指示做「功課」,有著再好的治療計畫恐怕效果也很有限。

  年輕的病人相對而言進步較快,但也很容易發生情緒低落甚至憂鬱的狀況。有些病患沒有什麼動機,治療的效果也就不會很理想。

  和看護互動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照顧我的病患的看護都和我相處得不錯,後來雖然有一兩位剛來是會不斷的挑戰我,但其實往往是信任關係尚未建立、想在家屬面前積極表現,過一陣子後就可以互相合作得不錯。

  但是,最後還是讓我遇見了一位非常難相處的看護。

  這位看護才一來就要求要把我換掉,因為她本人擁有十餘年看護經驗,「非常有實力」,此次乃病患家屬透過親戚特別拜託她才「親自出馬」照顧這位奶奶。

  當然啦,依照醫院的實習規定她沒有辦法把我換掉,所以之後每次治療她都會除了不斷找麻煩之外,說話還會極盡尖酸諷刺之能事。

  雖說我在精神領域實習帶社交團體時遇過許多比這個更誇張的情境,不過心情上總是會不太高興。當然,我還是要用不動聲色的鎮定方式處理。

  這位看護太太不僅不會按照指示協助我幫奶奶轉位(transfer),要更換活動時她總是先在旁邊冷眼旁觀,要我三催四請才會開始動作。交待「回家作業」時她不屑的甩開頭,直說之前她以一小時一千多的學費受過訓練,這些東西她都知道了。不然就是反駁我說之前在病房時有誰是怎麼說過這樣的狀況,「和你說的不一樣」。

  按照現行法律,看護確實需要受過數小時的訓練。不過,受訓內容是一般性的照顧原則。就我們的角度來看,會特別強調依照病患的個別狀況給予不同的建議。之前護理人員建議看護幫奶奶作的抬手運動基本上是個不錯的預防肩關節孿縮(joint contracture)之活動,但是我發現奶奶有肩部疼痛的狀況,才會建議她用另一種方法幫奶奶運動。不過她就敷衍我了事,還是照樣的去拉奶奶的手,每次來到治療室奶奶都還是會抱怨有肩部疼痛的問題。

  看護太太也一再的說回去病房都有幫奶奶做關節運動,但我發現奶奶手指關節的孿縮一天比一天嚴重,想必看護並沒有確實的執行。為了奶奶著想,每次我都還是特別提醒看護並示範正確作法,她也是理都不理,說她「實力堅強」都已經會了。

  最恐怖的是,她還會用指甲去掐奶奶的肌腱,說「可以促進神經恢復」。其實這不過是反射,並不是奶奶的動作已經有恢復了,而且這樣的作法可能會讓奶奶疼痛受傷。一再得跟她溝通,她還是我行我素,甚至還把這一套交給其他的病人家屬。最讓我害怕的是,之前還聽到她跟其他病患的家屬說「要是有火的話,把很燙的火焰很快去給他燙一下,這樣會促進神經生長」!

  我不僅勸阻她無數次,也和病房護理人員及主治醫師反映過了,也跟家屬講過正確的照顧方式。在醫學倫理上,我也只能做到這樣的告知義務,家屬還是繼續信賴看護、看護還是繼續我行我素,說起來還真是哀傷。

  或許是立場比較接近吧,大部分的家屬都比較願意聽看護說的「經驗」。這位看護老是自作主張,不配合專業判斷。像是在語言治療師(speech therapist,ST)評估奶奶目前適合吃流質食物時,看護就擅自餵奶奶吃其他食物,還洋洋得意呢。奶奶的認知其實有受到些許損傷,但在我們這邊或是語言治療那邊做認知復健時,她都會找一大堆藉口,非常排斥的說「(奶奶)她的腦子沒有問題」,還會干擾治療。她還四處向病人及家屬散播莫名其妙的「男左女右」理論,聲稱根據她十餘年的經驗,男生左側中風、女生右側中風的話恢復會比較好......遇到髮量較稀少的男性,她會建議「水+米酒+榕樹根」熬煮的獨家生髮秘方。

  在這邊說了這麼多有的沒有的,其實只是想要表達下面這些想法:經驗法則和實證醫學間的取捨,無論是病患或是照顧者都要多多考慮。另外,實習生的經驗雖然比較不足,但是正職治療師很難做到一對一的治療,實習治療師反而會有更多針對單一病人的時間。而且我們都要和指導老師討論過自己的評估結果及治療計畫,也要定期寫病歷報告治療進展,所以品質一定都會受到監督。所以,病患或照顧者其實不需要這麼排斥實習生啊。

   


  在未來考取證照後,我就正式脫離實習治療師的身分啦。不過,我想在未來若成為正職治療師,還會有許多行政上的事務以及業績方面要去煩惱,也會有和實習生不同層面的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les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