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課本上寫的資訊,職能治療師最常見的職業傷害是下背痛(low back pain)。謝天謝地,因為一直會特別注意自己的姿勢和身體機制,所以還沒有發生過下背痛。倒是因為常時間幫病人用力拉開孿縮的手指關節時姿勢不好,再加上因為某些原因提重物、中午小憩時又壓到手腕,最後就造成腕部的肌腱發炎(tendonitis)了。超誇張的,手在動作時還真如之前學過的「扳機現象」(triggering),會卡住而且發出「啪喀」的聲音!

  不幸的是,幫病人做治療時大多需要雙手出力,因此很難好好休養,而且做起來真的很不方便。幸運的是,手部畢竟是職能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OT)的專業,便拿了一片副木(splint)廢材,運用空檔時間幫自己做了一隻豎腕副木(cock-up splint)(幸好是非慣用手受傷),搭配簡單的近端關節動作與冰敷。

  經過了幾天的副木配戴,可怕的「扳機現象」總算消失了,但是還沒有完全消炎。而且尷尬的是,因為左手較不方便,所以常常用右手做原本是雙手的事,結果右手腕也隱約開始不太對勁了。

  這次就不能用左手幫右手做副木了,只好回家翻出大三副木課時做的第一隻副木(剛好是右手的豎腕副木,但是是合同學的手做的)。燒了一大壺開水、抽出一把大剪刀,去浴室洗手台去修改副木。

  當初那隻副木做得頗醜,再修也不會好到哪裡去。至少做完能實用就好了(這篇文章就是在雙手皆戴著副木的情況下打出來的)。

  希望親愛的雙手能趕緊消炎,消炎以後還得復健呢。至於這雙副木倒是可以留著以備不時之需(如長時間打字,或者不幸的又肌腱發炎了)。

  我的同學則不幸的出了車禍造成近端橈骨骨折。不幸中的大幸是,我們知道石膏固定的副作用,而恰巧此種骨折是可以用副木來處理的。而且職能治療的強項之一正是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因此骨折固定後的生活如穿衣、洗澡等等所遇到的困難就可以運用專業知識來處理。

  生理領域的實習至今已到一半了。雖不能說自己進步很快,但至少評估、臨床推理被訓練得比較有邏輯性,治療也能慢慢的看見效果。

  居家訪視的作業也完成了。實際到個案家中,針對環境與方法的改造及調整大家一起腦力激盪,真的是個很難得的經驗。

  有時候,無知也是一種幸福。學得越多、看得愈多,就發現自己從頭到腳、從血管到大腦都有大大小小的毛病。什麼肘關節過度伸展(elbow hyperextension)啦、內旋足(pronated foot)加扁平足(flat foot)啦、中風危險因子啦、認知缺陷啦、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SI)障礙啦,說起來還真是哀傷。

  實習繼續加油!希望也能在這段時間找到接下來的研究所階段的方向。

  p. s. 本文所附之照片,第一張為治療黏土(therapeutic putty),第二是我的手跑出來見人了,最後是內旋足(這就不是我的腳了: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les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