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e Enslin:Why don't you just kill me?
Room 1408:Because all guests of this hotel enjoy free will, Mr. Enslin.
 
        身為重度故事上癮者,我最喜歡比較原著小說與電影/漫畫等各種形式改編版的異同了。「1408」的原著短篇小說出自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短篇小說集《史蒂芬金的14張牌》(Everything’s Eventual)。我在台灣尚未中譯前就入手了原文版。

        《Everything’s Eventual》這本短篇集真的挺精采的,收錄了14篇故事。「Autopsy Room Four」描寫失去生命跡象但仍保有意識的男子躺在解剖台上,膽顫心驚的聽著驗屍人員們討論著等會自己的驗屍(此短篇被改編為Nightmares & Dreamscapes」電視影集中的一集);「The Man in the Black Suit」描寫兒時夢魘,獲得世界奇幻文學獎最佳短篇小說並被改編為電影;「All That You Love Will Be Carried Away」細膩的呈現準備自殺前的內心交戰,「The Little Sisters of Eluria」是史蒂芬金的奇幻代表作黑塔系列的外傳,「L.T.’s Theory of Pets」以戲謔諷刺的筆法道出寵物與婚姻的故事,「Lunch at the Gotham Café」從在餐廳與律師、前妻的談判開場,陡然轉變為驚悚的情節;「Riding the Bullet」是全球首篇的收費電子小說,亦被改編為電影……從這14篇故事中,讀者可以一次體會到史蒂芬金多變的文風。
 
        接下來就要談正題《1408》了。很不幸的,因為個人不是很喜歡鬼故事(我是不信鬼神的那種人),讀到1408》的作者前言時,「每個恐怖/懸疑小說家都會寫至少一篇的旅館鬧鬼房間的故事。這篇就是我的版本」這樣的文字讓我打了退堂鼓,整本《Everything’s Eventual》中就唯獨這篇我完全沒有讀。
 
        事隔數年後,偶然看到1408》電影版的預告片,深深的被吸引,總算重新拿出已「封印」的小說,開始閱讀1408》的原作小說。
 
        令我訝異的是,這篇故事其實是脫胎自史蒂芬金的暢銷寫作教學書《史蒂芬金談寫作》(On Writing)!在《史蒂芬金談寫作》的附錄裡,有篇教導讀者如何將小說的草稿進一步改寫的範例,這篇不完整的故事正是此篇1408》的雛形!
 
        就算是鬧鬼的旅館房間這種老套的題材,恐怖大師就是有辦法寫出自己的新意。
 
        或許多少出自於諷刺,前面一大段的內容是不信鬼神的三流小說家為了介紹鬧鬼旅館的新書計畫,和海豚旅館的經理爭論著他堅持要住進傳說中的「1408」房。在類似題材的作品中,受人勸阻卻仍不信邪的情節總是要來上一段的。但是有人看過像1408》那樣既長又誇張的勸阻情節嗎?我想大概是很少有的。電影中忠實的呈現了這段略帶諷刺意味但又成功營造懸疑恐怖氣氛的橋段。
 
        史蒂芬金作品的改編電影多到難以計數,但其中少數高質感、口碑佳甚至獲獎的電影,除了《鬼店》(The Shining)之外,似乎很少是他最擅長的「恐怖」類型。例如IMDb評價第二名的《刺激1995》較偏文學,《綠色奇蹟》亦是。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戰慄遊戲》則是驚悚類而非恐怖類 【註:此文的「恐怖(horror/scary)」與「驚悚(thriller)」採用嚴謹定義,前者含有超現實成份,後者則無】因此,口碑與票房皆佳的恐怖電影1408》就顯得十分難得了。事實上,1408》是少數我認為電影版比原作小說精采的作品!
 
        在讀完1408》原作小說後,我就有了電影版會比小說精采的感覺。這篇原作的優點是十分細膩的描繪了主角從不信邪到略為動搖,後來演變成神經質的驚恐慌張的內心。不過我並沒有讀到電影預告片中的許多精采場景,便意識到電影有加入許多新的情節。
 
        電影版並沒有讓我失望。原著有的情節基本上皆忠實呈現,並在原著的基礎上多加入新的人物(分居的妻子、罹病的女兒……)、新的情節(不能爆雷,就不多說了)、新的轉折,並且搭配逼真炫目的特效,整體氣氛更勝原作!
 
        尤其是轉折,實在是非常巧妙!看到看似結局的情節時,我還心想真是糟糕,怎麼把結局改得這麼爛……沒想到,電影以最出乎意料的方式來了數次大逆轉!
 
        另外,電影將木匠兄妹合唱團(The Carpenters)的抒情名曲「We've Only Just Begun」運用得令人毛骨悚然。我原本還挺喜歡這首歌的(尤其是Lea Salonga的甜美重新詮釋),但看了這部電影後,這首歌的歌詞有了截然不同的恐怖意義……

 

 

 

        兩位主要演員—約翰庫薩克(John Cusack)與山謬傑克遜(Samuell Jackson)的表現精采,將兩個角色的情緒與性格詮釋得活靈活現,為此片添加了特效之外的看頭。
 
        感謝遠流出版社與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讓我有機會與其他史蒂芬金迷參加這次的電影試映會,藉著電影訓練心臟功能後,接下來還有精采的小說一袋白骨》(Bag of Bones)可以享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影原著
    全站熱搜

    blueles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