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標題是刻意玩弄效果的。不過,確實也和主題有一定程度相關就是了。


     

        肌動學老師是有名的物理治療師,除了研究動作分析、在台大醫院的臨床工作、在台大體育館的物理治療室負責一部份時段之外,還有幫國手訓練等等。平時要找她看診應該不太容易。不過,職治與物治的大二學生受傷時會在老師有空的時候到辦公室找她診療(大二還無法進行診斷,所以只能求助老師。不過學了大三的課程後還去找老師診療就太不專業了 XD),代價是要背出受傷部位肌肉的origin(起始端)insertion(終端)function(肌肉負責的動作)。可以接受急診,但是學期結束前要結清這筆『肌肉債』。


        除了肌動學的老師之外,系上的生理領域老師也是這方面的專家。


        有位同學因為運動姿勢不正確,患了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大家可以觀察自己的手掌,大拇指的延伸和小拇指的延伸中間可以看到類似隧道的隆起,稱為腕隧道)。包含了手掌與手指的重要屈肌(flexors)與掌管大拇趾至無名指之二分之一的正中神經(median nerve)通過腕隧道。如果腕隧道出了問題會壓迫到正中神經,除了痛楚之外,嚴重還會造成正中神經壞死。
   


        那位同學已經找了肌動學的老師幾次了,不過由於因為這樣每次看診需要背給老師聽的東西越來越多,令她覺得有點累。後來上職治技術學時她向老師提起這件事,老師仔細的跟她講解這個病症後短暫消失了一陣子,回來時就帶著材料立刻幫她製作了一個固定支架把手腕限制在特定的範圍內以免晃動造成更進一步的傷害。


        看到老師對學生的真誠關懷,大家都很感動。


     

        肌動學的課堂上,老師常常會要我們實際檢驗自己身體的情況。其實,隨著內容越學越多,自己全身上下隱藏著的毛病似乎也越來越多。

        情況是這樣的:老師告訴我們以什麼姿勢進行什麼樣的動作,或自己摸或兩人一組互相檢驗,大部分的時候確實可以感受到老師描述應該會出現的狀況。不過畢竟是兩個系一起上課,有時候會看不清楚老師的示範,或者就算看了示範也無法找到應該有的結果。除了自己的功力不足或者方式錯誤之外,也有可能是自己的身體有某種問題。


        常常聽到老師說,如果『摸不到XX部位出現XX的狀況』就是有問題了,緊接著調查班上所有人的狀況,隨後背誦出統計上會有多少比例的人會出現這種狀況,以及是否符合班上調查比例及歷屆調查比例等等。


        膝蓋外翻(patella lateral tilt)的自我檢測沒有聽得很清楚,有點懷疑自己有這種狀況。


        在講到下肢時,發現自己有些微的外旋足(足部的軸心通過第二腳趾,走路時正常的狀況應該是足部軸心和切割身體左右兩半的中線平行,稱為正中足)。結果老師說很多人都會出現外旋足或內旋足的異常狀況,頓時心安了不少,想說和我一樣有問題的人還挺多的嘛。沒想到老師接著又說年輕時身體會有待償機制,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這樣的人在超過25(也就是肌動學定義的『老了以後』),就會出現問題。什麼問題老師沒有明確解釋,但是感覺整個心毛了起來。


        從此,走路時會注意自己的腳的位置。由於外旋程度輕微,似乎可以慢慢調整回來。至少就心理層面而言,現在覺得走路比較順了。


        敎上肢時,發現自己的手肘有hyperextension的異常(手肘可以向後彎)。老師說這樣的狀況是韌帶(沒記錯的話應該是anterior oblique ligament)出了問題,肘關節(elbow joint)的穩定性會不足,打球會不準(體育本來就不好,這樣一來似乎找到了一種原因)。老師說這樣子的人需要訓練拮抗肌(antagonist)co-contraction,用肌肉訓練來補強穩定性的不足。


        學到gait cycle(步態)時才發現走路可以用這麼細緻的角度去解析,從此很高興的偷偷觀察別人的步態。後來,發現腳步聲總是特別大聲的弟弟步態異於常態。不過,我說的話對他而言沒什麼影響力就是了。 

     

        最後順便提醒大家,造成腕隧道症候群最常見的原因是打字姿勢的不正確!


        打字時,手腕不可以有ulnar deviation(向尺骨方向側偏)radial deviation(向橈骨方向側偏)。以上兩點簡單的說就是不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轉。手腕也不可以flexion(彎曲)extension(伸展),也就是不可以向上或向下凹折。總之,就是將手腕的姿勢保持在平時放鬆且自然下垂的neutral狀態。


要避免這些錯誤的作法包含切勿將手腕貼在電腦桌上、避免手肘撐在電腦桌或鍵盤上等等。另外像是顯示器的高度、座椅的高度、電腦桌及鍵盤的擺放高度等等也應符合人因工程/生物力學,就不在這邊細談了。


感覺這門專業能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個人還挺有興趣的。不過,用學到的東西檢視自己後發現有不正常的地方,確實令人覺得無奈。

   

        在電腦輔具課的期末報告時,趁機幫出現輔助科技以及復健等內容的鑑識科學推理/懸疑小說『癱瘓神探』林肯萊姆系列做置入性行銷。最近詢問老師們系刊專訪事宜,電腦輔具課的老師還問我可否將此系列小說的書名及出版社告訴她,她要買來在春節假期閱讀!

推銷大成功! 

        這個系列已經介紹過了,不再贅述。倒是有位同學也被我推銷,邊讀還認真的把和職治相關的內容標記起來。 
        以下轉貼她節錄自書中的內容: 

「意外發生後沒多久,萊姆身體萎縮的情況就停止了,他的第一位物理治療師用盡了各種方法醫治他。湯瑪斯也一樣,他或許有時囉唆得過火,有時又像個老奶奶,不過他也是棒的不得了的物理治療人員。他每天都幫萊姆做被動關節運動,並用度量器仔細測量,記錄下萊姆身上每個關節能讓他推拉活動的角度。被動關節運動不是什麼神奇療法,但它確實有點效果,既阻止肌肉萎縮,也保持了血液暢通。」 

「這張床是『克林尼盾牌』氣動式治療床,一個長方形的龐然大物。它有氣流支撐的床墊,裡面有將近一噸表面塗矽的玻璃珠。加過壓的氣體會不斷從玻璃珠之間流過,支撐起萊姆的身體。如果他還有感覺的話,會覺得自己好像處於漂浮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les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